学术交流

2022年:影响深远的十大全球事件

发布者:张涛  时间:  浏览:2023-01-03

2022年:影响深远的十大全球事件








导读

2022年注定是辞旧而难以迎新的动荡之年。从各方面来说,冷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在俄乌冲突的冲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德国总理朔尔茨将2022年形容为“时代转折点”,在俄乌冲突和中美战略竞争成为美国推动阵营对立借口之际,他提醒世界未来的主角可能不是只有中美。对于自主性日益增强的国家和区域来说,俄乌冲突和大国竞争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旧世界消亡之际,新世界之所以迟迟未能显形,恰恰就是由于全新的世界秩序将不再是由霸权国主导分配的结果。
2022年全球所经历的一切冲突、混乱和极端不确定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秩序转型期的常态。在此历史节点上,回顾2022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是研判未来趋势的重要依据。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邀请本研究会专家与国际问题研究相关学者评选2022年度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大全球事件,并据此结果进行总结与盘点,意图为读者呈现2022年全球与区域波澜壮阔的基本面貌。




01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由此展开了俄乌之间旷日持久的军事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俄乌冲突是后冷战时代的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局部战争,一方面,它是冷战后苏联空间遗留的历史认同和地缘政治矛盾的激化。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加深了俄罗斯将战争视为与西方国际秩序的全面抗争的立场,而西方舆论也主动将乌克兰塑造为捍卫自由世界的重要堡垒,认知对抗、阵营割裂放大了这场局部冲突所具有的全球影响以及战争升级的进一步可能。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的溢出效应波及全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引发粮食危机、通货膨胀等恶果,世界从疫情大流行中复苏的步履维艰。如何让冲突降级乃至消弭,成为不安的2022年带进2023年的最重要议题。


02

西方对俄展开全面制裁,俄欧博弈加剧

俄乌冲突开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始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具体措施包括冻结外汇、贸易禁运、企业撤离等等。俄罗斯随即表示油气贸易将统一要求以卢布结算。制裁措施不仅使得俄罗斯经济受到明显影响,由于过度依赖俄天然气,制裁也令欧洲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能源价格飙升和通货膨胀使得民生承压,企业成本也随之上涨,埋下制造业外流的巨大隐患。然而,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进一步使得俄欧之间围绕能源的博弈无路可退。俄欧对抗使得欧洲不得不考虑地缘政治的优先性,从而使自身更紧密地依附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秩序。同时,危机的经济后果加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有可能把各国进一步锁定在美国轨道上,但也给各国经济去美元化提供了契机,而这将动摇美国经济的根本,使美国真正失去主导国际秩序的能力。


03

多国政局重大调整,危机时代共识政治衰微

2022年是多国选举大年。危机之年倒向的似乎不是共识政治,而是更大的撕裂。其中在韩国3月份总统选举中,在野的保守派尹锡悦仅以不到1%的优势胜选。在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第二次冲进第二轮总统选举,虽然最终不敌马克龙,支持率却较2017年有了大幅提升。在巴西,左翼劳工党候选人卢拉尽管选情在选举前大幅领先,但最后只以微弱优势压倒博索纳罗,预示拉美新一波粉红浪潮的根基难以稳固。而英国则经历了一年连换三相的戏剧性场面,面对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特拉斯宣布的财政紧缩计划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并最终导致她的迅速下台。从种种迹象来看,共识政治衰微意味着政策反复性将在一段时间内加强,在民众普遍不满和极化意识形态增长的时代,国内治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


04

中美战略竞争升级,芯片、关键矿产成焦点领域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将针对中国的科技经济竞争推向新高潮。美国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在价值链上继续攀升,同时补全美国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召回制造业,强化国内经济。虽然由于前一轮产业链深度全球化,美国在制造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但在技术链、金融链、消费链方面依然具有强大控制力。借助现有技术优势,拜登政府推出了美国版本的“产业政策”组合拳,通过强调“友岸外包”、加大扶持本土制造业,达到芯片、关键矿产等关键供应链“去中国化”的目的。构筑联盟关系是美国当前在技术和资源方面着重运用的手段,中国的应对必然需要内外同时发力,不仅要保住国内研发生产网络,也要加强对外经济、外交关系,以平衡美国联盟的消极影响。


05

亚洲国家接连举办世界顶级体育赛事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在全球变局与新冠疫情危机之下,本届冬奥会的意义格外特殊。围绕北京冬奥会的各种外交杂音,所折射的是国际格局的百年之变,是发展中国家崛起为核心事件的国际秩序“再平衡”难题。横贯在“东西世界”和“南北国家”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国际经济格局再调整引发了新旧利益的冲突与秩序动荡,裹挟着不同制度形态、社会形态与文化心理的历史成见,形成逆全球化、保守主义、极端主义风潮的奔涌。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不同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家直接有更大机会获得理解和共识。近年来非西方国家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历无疑增加了非西方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但也必须客观意识到,如何使得耗资巨大的体育赛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协调。在这一方面,北京冬奥会的理念和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


06

俄乌冲突与中美战略竞争中间地带的崛起

俄乌冲突与美国挑起对华战略竞争这两个2022年的全球性事件共同加剧了世界重回阵营化对抗的危险。然而,一股中间力量的崛起使这一危险趋势得以部分抵消。这些国家既包括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力争战略自主的地区大国,也包括反对“选边站”、支持发展议程不被安全议程所裹挟的众多亚非拉国家。美国加强结盟政治、发起多种排他性经济和政治联盟之际,一些美国的传统盟友在部分议程上也出现了摇摆现象。美国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正以大国竞争的心态加大投入,而这些区域以仍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中间力量为主,对中国而言,这些区域越来越具有推动国际合作、防止全球化出现重大倒退的战略关键地位。


07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

俄乌冲突以来,众多论者忧心台海将成下一个冲突的潜在爆发点。这种论调混淆了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性质的根本不同,却推动美国借机加强对台海局势的干涉。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激起海内外舆论极大反响。佩洛西窜台后,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这一破坏台海局势稳定的行为。美国战略界同样感到震动,如格雷厄姆·艾利森撰文指出,佩洛西不合时宜的行为加剧了台海冲突的危险,托马斯·弗里德曼则称佩洛西窜台“十分鲁莽”。尽管美国重申“一个中国”原则,但拜登签署的美国《2023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再度包括对台100亿军援。对于美国在涉台政策上的“两面派”手法和“同盟化”现象,应予以充分重视,并对美国盟友干涉台海局势的战略需求、意志和介入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08

全球人口达80亿,世界经济增长未来在非洲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总量达到80亿。总量新高背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改变是长期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都会逐渐朝老年经济转向,创新活力降低。对比之下,印度和非洲许多国家有着较为健康的人口结构,占据较强优势,全球经济最终拥抱亚非国家或成必然趋势。但是,印度的例子表明,国家能力、技术能力、财政能力不足,经济结构有待转型、社会不平等之类诸多问题也在制约着这些地区的发展。只有将增长转变为真正的发展,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更健康的“亚洲世纪”和“非洲世纪”。


09

中国开展密集外交,扩大国际合作与经济开放

二十大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开始了一轮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出访中亚各国、参加东盟峰会、G20峰会、首届中-阿峰会等。伴随这些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下诸多项目得到落实,与交往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获得有效推进。这说明在当前中美全面竞争的大背景之下,以经济平衡政治的方式依然有较大发挥空间,通过积极建立和发展有效的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将持续以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但是,在经济外交之中,需正确认识交往各国在中美之间进行平衡的根本立场,注意灵活性和舒适度,建立自己“积极的平衡外交”,从而完成国内外关系的深度整合,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10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恶化

在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冲击下,全球通货膨胀进入新高度。随着美联储为平抑通胀快速加息,全球利率上升,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风险显著增大。本轮债务危机是多重内外因素的后果。从外部条件看,发展中国家在顺周期时过度借贷,从而在经济下行、美元加息的周期时受到极大冲击;从内部条件看,在斯里兰卡的案例中,自由化、金融化政策增加了经济脆弱性,构成当前危机的深层根源。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外部评论夸大地缘政治影响,尤其是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项目视为某种“债务陷阱”。而事实则不然,“一带一路”项目中参与国的自主性十分显著,他们的目的在于以中国的投资推动本国发展计划。真正的债务陷阱毋宁在于国际金融资本追求高回报而引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债券市场过度借贷。为避免真正的债务陷阱,国际社会需要总结经验、防范危机,并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融资环境。


END